自從佛萊士打開新加坡的港口貿易之路,許多中國移民紛紛渡海來討生活
以福建、廣東、海南三省居多,然後陸續在河岸落腳,漸漸行程牛車水民族區域
早期因為取水不易,位於 Spring Street 的一口古井成了當地的水源
自從佛萊士打開新加坡的港口貿易之路,許多中國移民紛紛渡海來討生活
以福建、廣東、海南三省居多,然後陸續在河岸落腳,漸漸行程牛車水民族區域
早期因為取水不易,位於 Spring Street 的一口古井成了當地的水源
印度族裔占新加坡人口的百分之九,19 世紀末,印度勞工逐漸以竹腳市場為中心,往實龍崗路 (Serangoon Road) 擴散形成印度人聚居的地方,雖然說印度人占新加坡人口才約百分之九而已,但我們在新加坡五天下來,所到之處都充滿著印度人,不知道為什麼 (?)
我還沒有去過印度,對於印度的印象也大多是從照片和影像得知,不過小印度區彷彿就是印度的縮影,好像我到印度去旅行一樣
英國殖民時期,新加坡是一個轉口港,許多東南亞的香料在此轉口到英國或當時也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去,在搬運過程中,難免有些破損,所以港口的苦力們就把這些香料收集起來,熬煮成湯來喝以便提神,後來又有人加入肉骨頭,就這樣煮成了肉骨湯,碼頭苦力以此為一天工作前補充精力之用的食物
聖淘沙佔地 500 公頃,是新加坡第四大島,全島有 70% 為熱帶雨林,自然生態豐富
直到 1967 年英國殖民時代結束才歸還新加坡政府,Sentosa 在馬來語中為 "和平安寧" 之意
島的南岸有長度超過兩公里的白色人造沙灘、二戰留下的西羅索炮台 (Fort Siloso)
環球影城位於新加坡離島"聖淘沙"裡面,聖淘沙是新加坡第四大島
全島有綿延3.2公里的白色人造沙灘,充滿南太平洋的熱帶風情
這一座環球影城是東南亞的唯一一座,亞洲的環球影城則是在大阪